摘要: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第十四轮强化监督组正在淄博开展强化监督工作。亲历期间企业《华夏时报》记者跟随监督组,蓝天采访了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的保卫监督工作。
12月12日,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第十四轮强化监督组正在淄博开展强化监督工作 马维辉/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马维辉 淄博报道
12月13日8时50分,化监何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督重空气质量指数131,污染轻度污染。天气
上午,亲历期间企业淄博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蓝天预计12月14日至16日期间,保卫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出现一次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战强按照山东省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小组办公室区域应急联动部署要求,化监何查淄博市将于12月13日24时0分启动II级应急响应。督重
当天,污染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第十四轮强化监督组正在淄博开展强化监督工作。《华夏时报》记者跟随监督组,采访了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的监督工作。
每到一个地方,监督组都要查看企业的涉气环节是否停产限产,环保处理设施是否安装并正常运行,营业执照、环评手续等是否齐备,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都能够正常满足要求。
“每天至少检查十多家企业”
丁化林,来自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环境监察大队,是参加此次淄博市第十四轮强化监督工作的19名工作人员之一。他们这轮监督从12月10日开始,12月24日结束,为期两个星期。所有的19名工作人员被分为6组,每组3-4人。丁化林是中心组的组长,他们组负责协调联络其他各组工作,以及检查博山区的企业。
作为蓝天保卫战强化监督的“老司机”,今年到现在总共14轮监督,丁化林就参加了7轮,占比一半。7轮期间,他去过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既见过山东这样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也经历过陕西宝鸡因“一刀切”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通报的典型。
每一轮监督开始的时候,上轮监督组交接时总会传下来一个名单,内容是当地需要检查的企业名录,有问题的企业会特别标注出来。这个名单,加上生态环境部时不时转交过来的群众举报件,以及热点网格的线索,就构成了监督组的主要任务。
他们的工作,就是从这些任务中随机挑选出一些企业,在没有地方领路的情况下,每天随机去抽查。少的时候一天检查6-7家,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每天至少十多家,主要包括工业企业、“散乱污”、建筑工地、加油站、煤改气和煤改电,秋冬季期间还要增加重污染天气应急停产和错峰生产。
每到一个地方,丁化林首先都会向企业出示自己的执法证,以及环境部给监督人员开具的证明函。不过,这一行为的程序意义往往大于实际意义。
“以前企业环境意识不强的时候,即使出示证件也经常进不去。现在大家环境意识增强了,只要说是环保的,不用证件也能畅通无阻。”他说。
“摸一下机器试试是否有余温”
12月14日,淄博市启动重污染天气II级应急响应,丁化林他们的任务就是检查企业是否按照要求进行了停产限产。他们选择了博山区山头镇樵岭前村,这里是印刷企业的聚集区,密集分布着几十家小型印刷厂。
每家企业的门口,都有一个“淄博市工业企业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一厂一策’公示牌”,上面显示着企业名称、行业类别、企业法人、环保网格员等信息,还会张贴出最新的应急响应通知。一家印刷企业的老板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区里招聘了120个网格员,专门负责各个网格的涉气企业,发放通知就是他们的工作之一。
进入企业后,监督组的第一项工作是直奔厂房,看看它的涉气环节是否停产。按照淄博市的要求,重污染天气II级应急响应期间,印刷企业中“有挥发性有机物产生的生产线”要限产50%。丁化林检查了几家企业,有的六台印刷机停了三台,有的三台印刷机停了两台,都满足应急响应的要求。
“淄博的主导产业是陶瓷,我们这些印刷企业主要也是给陶瓷企业印刷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的。今年因为中美贸易战,陶瓷出口形势不好,我们的生意也受到很大影响,即使不检查也没有全部开工了。”一家企业的老板说。
虽然看起来这些印刷机明显没开,但丁化林经常也要上去摸一下机器,试试它的温度。如果是为了应付检查而临时停机的,机器上往往还会有余温。不过,在《华夏时报》记者跟随检查的几家企业中,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除了检查涉气环节是否停产,监督组还要看一看企业是否安装了环保处理设备,以及设备是否正常运作。检查期间,丁化林听到附近传来很大的噪音声,过去一看,原来正是一家印刷企业的环保处理设备发出的,噪音主要来源于风扇。丁化林向老板建议,可以安装一些隔音设备,减少噪音影响,以免周围居民投诉。
检查完这些,监督组还会要求企业提供相关的材料,包括营业执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排污许可证、应急方案等,了解该企业的工艺流程。如果不是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这一步其实是最先要做的。但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第一步则变成了检查生产线是否停产限产。
每检查完一家企业,监督组都要在专门的APP里填写被检查企业的信息,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污染源名称、经纬度、执法人员、存在环境问题、生产状况等,提交现场拍照的图片,经全体组员审核后,才能作为“已完成”任务提交上去。
“基本上没有太大问题”
除了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的监督,《华夏时报》记者还跟随监督组采访了错峰生产、超低排放等企业的监督工作,流程上大同小异,基本也没有发现大的问题。
“都已经是第十四轮了,前面的监督组都筛过好几遍了,有的企业甚至检查了好几次,所以基本上没有太大问题了。”丁化林说。
据了解,今年的“蓝天保卫战强化监督”是在去年“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的基础上开展的。从去年4月起,原环保部开展了为期一年、有5600人次参与、号称“史上最大规模环保督查”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今年,环境部在此基础上又启动了升级版的“蓝天保卫战强化督查”。
后来,由于“强化督查”与“中央环保督察”容易混淆,所以才把它的名称由“强化督查”改为了“强化监督”。
相比去年,今年参与监督的人员更多,达到了1.8万人,是去年的3倍多;地域更广,除了京津冀周边的“2+26”城市,还增加了汾渭平原和长三角;监督内容也扩展到了“散乱污”、工业企业、清洁取暖等13项任务。
环境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表示,今年的工作力度更大。去年强化督查是每个市派驻8个人,但一个市可能下辖20-30个区县,所以很难每个县都查到。今年强化监督则是以县(市、区)为中心,每1-3个县(市、区)派驻3人,深入一线开展督查。
“去年我们是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为中心,派驻28个督查组开展督查。今年则是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的531个县(市、区),派驻约290个左右督查组。去年每天查300-400个点位,今年每天则要查2000-3000个点位,无论是督查数量还是督查深度都有很大提升。”田为勇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